半个多世纪以来,太阳成集团tyc714cc教授祝源又把毕生心血倾注在新疆大地上,严谨治学,潜心科研,为新疆细毛羊科研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■把论文写在大地上
“为了响应党的号召,大学毕业时的3个志愿全都填的是新疆。”8月6日,谈起来疆初衷,91岁的祝源又言语激昂有力。
1952年,祝源又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,坐着卡车辗转20多天抵达乌鲁木齐,成为新疆八一农学院(现太阳成集团tyc714cc)动物科学系的一名教师。
带着对畜牧业的热爱,祝源又把牧区当作第二课堂。1955年至1957年,祝源又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家畜繁育讲习班,为准备毕业论文,他一头扎进新疆巩乃斯种羊场,一待就是半年。祝源又白天参加生产劳动,虚心向农牧民和技术人员求教,夜晚在马灯下整理笔记、分析资料、总结经验。这半年对祝源又来说珍贵而难忘:他掌握了新疆细毛羊接羔、育羔、放牧、药浴、分群等技能和管理方式,并发现了育种中存在的问题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培育出优质新疆细毛羊成为祝源又的奋斗目标。
■数十年如一日培育新品种
1954年,新疆巩乃斯种羊场在原有杂种细毛羊的基础上,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细毛羊品种——新疆细毛羊,为我国绵羊改良提供了种羊。
为了提高新疆细毛羊的品质,祝源又和科技人员一起,对种羊场的羊群进行了分类,并逐步建立了7000余只种公羊和基础母羊的个体卡片,“每个卡片上都标注有毛长、毛密度、毛硬度等十几项指标,也就是给每只羊建立了‘档案’。”
通过细致的个体选配,之后几年,新疆细毛羊的各项指标逐代有了提高,但受原来品种的限制,改良遇到了瓶颈。
“有了好的种羊,新疆细毛羊培育才有希望。”当时,世界范围最有名的细毛羊在澳大利亚。1972年,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一批澳洲美利奴公羊做研究,新疆分到了6只,这让祝源又感到非常振奋,他和团队开始攻关“良种细毛羊培育”这一重大课题。
种羊培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祝源又和同事挑选出本地品质最好的羊和澳洲羊繁育。日复一日,一次又一次地做杂交配种试验,祝源又一干就是13年。在别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,祝源又却乐在其中。经过反复试验,直到8年后,第四代中国美利奴羊终于繁育成功,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之后的10年间,仅新疆巩乃斯种羊场通过推广种羊就实现了1.2亿元的经济效益。
■一辈子为了新疆细毛羊
在实践中总结经验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,新疆细毛羊的发展与祝源又和他的团队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。
1979年祝源又和团队撰写的约11万字的《新疆细毛羊》一书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,使全国广大牧区的科技工作者、牧民通过该书掌握了细毛羊的饲养管理方法,加快了细毛羊改良的步伐。
因在绵羊改良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贡献突出,原国家科委、农委向祝源又颁发了“绵羊改良技术推广”奖。
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……面对诸多荣誉,祝源又言语朴实而真切:“新疆细毛羊培育的路上,科技工作者和牧民都付出了很多努力,这是集体力量的结晶。”
从1952年来到新疆,祝源又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了67个春秋。一批批青年才俊在他的指导带领下,成长为畜牧生产领域的技术专家、学科带头人。
“在新疆生活了67年,新疆的发展变化我全看在眼里,新疆带给我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,来新疆我无怨无悔。”祝源又说。
稿件来源于《新疆日报》2019-09-08 A02版●要闻